“科学家”这个光辉的名字背后,是一群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智者,他们如星辰般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夜空,让探索真理的航程不再迷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致公党党员、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顾行发教授就是“科学家”中的一员。“我是研究航天遥感的,通俗说就是对地球‘拍CT’! ”顾行发表示,“我们正在广州建设更适合于低纬度地区遥感观测的‘五羊星座’体系,它采用了一种较新颖的卫星轨道技术。”择一事,衷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近四十年来坚持攻克科研难题,“对遥感一见钟情”的他推动中国航天遥感事业稳步向前。
遥感有“神力”,对遥感“一见钟情”,用顾行发的话来说,遥感有“神力”。
从2016年开始,他每年都要主编一本《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报告基于遥感卫星数据写成,全面介绍中国这一年耕地、森林、大气、水体等方面的现状与变化,被称为“中国大地的体检报告”。
“日常生活中,人们看的天气预报、卫星地图离不开遥感技术。战争冲突中,前线的士兵、装备情况,也可以通过遥感卫星来观察动态变化。就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我国的高分系列遥感卫星正在对甘肃地震进行拍照,获取房屋坍塌、堰塞湖、滑坡的情况……”聊起遥感,顾行发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顾行发痴迷遥感的原因,至少可以追溯到少年时代。那时的他,成长于湖北农村,从没坐过火车,连汽车都很少坐,有时看到飞机划过天空,留下一道长长的白线,便梦想着未来去探索更高、更远、更神秘的领域。
1978年,顾行发16岁,以所在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武汉测绘学院(今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当时我主要是看上了‘航空’两个字,心想航空很好,摄影也很好,哪想到这个专业主要学的是测绘。”幸运的是,顾行发在大学里遇到了自己“遥感梦”的启蒙人——边馥苓老师。因为听了边老师的课,他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遥感,了解到遥感卫星的用途有多大。他跑到图书馆,把一本名为《遥感手册》的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对航空航天朦胧的喜爱,此刻变成清晰的目标:要学遥感!
在科学的殿堂里,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前行
1986年,顾行发被国家公派到法国学习相关先进技术。怀着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什么困难就做什么,什么短缺就做什么,顾行发靠着一腔热血和不懈努力,从1987年到1991年在法国先后拿到地质系遥感应用硕士学位、物理系遥感物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世纪90年代初,他被招募进科研组,在卫星在轨辐射校正领域深耕,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该领域开拓者的高度认可,于1993年成为法国农科院终身研究员,是国际上知名的在轨辐射校正专家。
在法工作期间,顾行发心系祖国,常常召集在法国的中国科学家组成志愿团,助力中国航天遥感事业的发展。他指导并参与我国首个辐射校正场建设,助推我国陆地卫星辐射校正体系的创立,奠定国产陆地卫星定量化应用的基础。后来正式回国,他创建基于像元级靶标地物的调制传递函数测量方法等10项技术,解决国产陆地卫星遥感器图像不清晰、校正精度不准等难题,有效支撑多颗国产卫星的在轨辐射校正,相关成果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对一穷二白的科研环境,心怀家国勇攀高峰
为了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本已留法生活的顾行发在参加了一次国际遥感大会后毅然舍弃法国的优渥待遇,回国投身祖国的遥感事业。那是2003年,在法国图卢兹召开的一年一度世界遥感大会上,中国去了300多人,却没有一篇文章介绍中国的卫星,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讲中国的对地观测卫星计划,“整个大会,一点儿中国声音都没有”,顾行发倍感失落,决心为祖国做点什么。不久后,他放弃法国的一切,回国投入到当时一穷二白的遥感事业。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他只能住进仅30平米的老房子,甚至时常加班至深夜只能翻墙回家。
“中国的航天遥感事业,只能在中国做”,怀着一腔可贵的赤子之心,顾行发在回国后担任了“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应用系统总设计师,组建了遥感应用的“三大支柱”:国家航天局的航天遥感论证中心、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组织开展18个部委应用示范工程,使卫星遥感研究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在他的推动下,中国自主卫星应用逐渐崭露头角,摆脱了初期的薄弱状态。顾行发还参与制定国际地球观测组织第二个十年战略计划,创建亚洲大洋洲综合地球观测计划,积极推广中国卫星数据、技术和服务参与全球相关领域应用,推动了国产卫星数据与技术方法的国际化应用。他说,“在国际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很重要”,事实证明,顾行发教授一直在践行着“靠实力为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系列工作不仅提升了我国卫星应用的水平,更让世界遥感大会中出现了中国的重要席位和中国的响亮声音。
作为智慧的火炬手,照亮后人的道路
多年来,顾行发倾力于科研,为航天事业不懈奋斗。为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他投入了全部的热情与精力,甚至于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一次卫星体系论证会议中,因长时间的劳累与付出,顾行发突感身体不适,随后因心脏病发作被紧急送往医院。然而,即使是病痛也不能阻拦他前进的脚步。
除在遥感领域极有建树外,顾行发还深耕教育行业,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他还积极参加国家科普开放日活动,到央视《焦点访谈》《人民网》、中国科技馆、国家开放大学、北京中学等单位开展科普活动。此外,他还心系基础教育,为家乡的学校捐款,并设立专项基金,多次邀请困难家庭的孩子到北京游学。
他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明白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对于国家未来的意义。正是这份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下一代的责任感,让他不仅投身于前沿的科学研究,还积极参与各类科普活动,与大众分享科学的乐趣和奥秘。“只有把科学的精神根植在寻常百姓家以及孩子们心中,国家的创新发展才有希望”,顾行发还表示“科技创新必须从年轻的娃娃抓起”。他勉励青少年撇开传统的思维束缚进行科技创新,敞开头脑去梦想。同时他也注重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坚守科研方向。
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只有星辰与数据相伴。无数次徘徊摸索,无数次冒着风雨前进,只一心为国为民谋福利。在航天遥感领域不懈探索的他,让世界听到了响亮的“中国声音”!
(文图来源:广州大学,综合环球人物、广州日报、广州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