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关于加强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故居“双清楼”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作者: 时间:2018-01-02 点击数:

                           加强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故居“双清楼”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副校长、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主委:于欣伟

  一、双清楼简介

  “双清楼”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同福西路龙溪新街(原名双照坊)42号,曾经是革命家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故居。

  “双清楼”是一幢青砖石脚的古老大屋,平面为三开间三进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现为南华西街幼儿园所在地,建筑尚保存完好,1982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已在其正门墙壁上勒石标志,在铁门两侧的墙上还悬挂着广州市政府2003年立的“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双清楼”牌匾。

  189710月,廖仲恺、何香凝在广州结婚。当时,清贫的廖仲恺在经济上窘迫,廖仲恺、何香凝结婚时借居于双照坊42号,这是廖仲恺的胞兄廖凤舒(廖恩焘)的一座砖木结构两层小楼。廖仲恺夫妇先住在楼下神厅后面的房子,后迁到在天台自搭的阁楼。这是一处广州人称之为“天棚”的楼顶平台,为避免喧闹干扰,方便两人读书,便把屋顶晒台上的破屋加以修葺、整理作为他们的“新房”。这间房子矮小简陋,是一间名副其实的斗室,为了纪念这种既可读书又便赏月的幽静惬意的读书环境,把这间小屋命名为“双清楼”。

  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在“双清楼”居住了五年,直至1902年秋,因东渡日本才离开。其间创有《双清楼词草》等作品,何香凝女士还自称“双清楼居士”。廖仲恺和何香凝为纪念这段幸福生活,以后数十年虽然屡迁居所,但对这一陋室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对何香凝来说,在双清楼的岁月是刻骨铭心的,所以,她一生所迁居所,从同盟会时期在日本、大革命时期在广州到抗战时期在上海的居室,都称作“双清楼”,并自号“双清楼主”。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后代对“双清楼”这个室名也视为“家宝”。

  廖承志一生多次坐牢,但一直都是坚贞不屈,捍卫“双清”品格。在某次被国民党逮捕坐牢时,廖承志就写了诗句:“两代鬼雄魄,长久护双清”,体现了“人月双清”的追求。

  二、存在问题

  “双清楼”原为清末较高档次的住宅,上世纪80年代重修时,因外观没有修旧如旧,外墙竟贴满马赛克瓷砖,外貌形如公厕。历经城市发展变迁后,这处房子已藏身在新开发楼盘围墙边上,相当难找。

  在同福西路上,几乎很少有街坊知道“双清楼”在哪儿,但如果问旧南华西幼儿园在哪儿,反而有街坊仍有印象。南华西“双清楼”曾用作南华西幼儿园,目前其外观也仍保留着幼儿园时红白相间瓷砖墙,红色木门外,是一道画着卡通人物的小铁门,房屋的窗都被泥砖封上,在一楼窗沿上甚至还塞着一些杂物。周边的老街坊少了,很多新来的移民确实不知道这里就是“双清楼”。

  “双清楼”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希望能被很好地保护利用起来。但这里地方较小、街道较窄,利用确实也有点困难。同时广州也没有把这段历史加以利用保护好,廖家是建国以来唯一的三代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是何香凝,廖承志,廖晖,这座文物建筑物如果能修葺发挥好,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重大。

  三、保护建议

  1.通过各级文博部门和考古相关专家对这座楼进行论证,这座旧建筑,承载了廖何家族的历史情怀,是何香凝住了五年的故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建议要修旧如旧,遵照保护文物建筑物的规划范围,把周边住户安排好,争取可以扩大一点保护范围。

  2.对该历史建筑的文化利用问题,要发挥好这座楼的历史价值,开辟成为何香凝和廖仲恺的小型纪念馆。2018年是何香凝诞辰140周年,这时候来挂牌有更加重要的历史意义。

  3.把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故居“双清楼”建设成广州市爱国主义基地、广东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爱国革命精神传承发扬。

广州大学党委统战部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联系电话:020-39366052